时间:2022-08-18 13:42:36 作者:6iomenn0re 浏览量:59866
黑冰女王揪耳朵闻脚伊莎女神调教女奴
朴振表示,面对全球动荡加剧、世界进入大转型时期,韩方愿以两国建交30周年为契机,在韩中战略伙伴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开展开放包容合作,使两国关系更加成熟健康。 谬误4:美国民主模式是美国在与中国竞争中最强大的资本之一。我们的任务是证明民主可以应对紧迫的挑战,证明未来属于那些相信自由的人。 东方卫视记者:27日,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谈及英联邦运动会开幕式时称,54个英联邦国家将成为后脱欧时代“全球化英国”的中心舞台,是对抗中国的重要堡垒。英联邦应让各成员国明显受益,以抵消来自中国的负面影响。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7%,其中二季度平均为5.8%。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5、6月份连续回落,分别为5.9%、5.5%。6月份,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8%,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9.3%、4.5%。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7小时。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124万人。 看到便利店“上线”,苏凯拉马上点了份台式三杯鸡便当。下单、配送、取货,这套流程以往最多只需半小时,如果下楼到店自提,只要十几分钟,而如今这份早上9点下单的午餐,直到下午6点才送到苏凯拉的家门。她不知道的是,为了尽快送出社区订单,店员吕露已经准备了一周。 作为东盟“领头羊”,印尼的表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南海地区国家的共同心声。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20年来,各方恪守《宣言》规定,共同维护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保持了南海的航行自由与安全。如今,地区国家已经掌握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美方在南海再怎么兴风作浪,都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最终不会有结果。 莫里森于2018年接替辞职的特恩布尔成为澳大利亚总理,并于2019年获得连任,但其领导的政府在过去3年中的表现却让很多选民不满。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0日发表社论明确表示,莫里森政府不值得连任。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7月1日18时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7月1日20时至7月2日20时,广东东南部和西部、海南岛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蓝色预警),其中,海南岛中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
职工不知休假入口,企业缺乏执行动力:育儿假,看得到休不着? 。。。。
作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之一,2021年以来全国多地设立育儿假。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年轻父母的“休假之路”并不平坦。
每年10天育儿假“休不着”
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或拟增设相关政策。大部分地区法定的育儿假限定为子女3周岁以内,夫妻双方每年各享受10天育儿假。重庆、安徽两地,享受育儿假的子女年龄更放宽至6周岁。群众普遍为这项政策点赞。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把育儿假纳入休假范畴。广州依趣服装有限公司有40%是女性员工,该公司总经理齐铁力告诉半月谈记者,公司在开2022年工作定向会的时候,在员工福利这方面展开了关于育儿假的讨论,计划作出相应调整。
虽有一些企业主动提及育儿假,但许多人表示“休不着”“不敢休”。佛山市一家民营企业员工刘娟说,现在年假、探亲假等假期都没有保证,更不敢奢望育儿假。32岁的成都市民李丽丽在一家IT企业做财务,她说:“部门里其他妈妈都没有休育儿假,如果就我休假的话,领导会不会给我穿小鞋?”
用人单位缺乏执行动力
从当前情况来看,许多符合条件的夫妻不敢休、休不了育儿假,不少用人单位也表示难以承受休假成本。
第一,育儿假的休假实施细则尚不明确。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用人单位在请假申请中尚未列入育儿假,这导致职工根本不知道休假入口在哪。在广州市番禺区某企业工作的李女士说,公司人事部门表示要“再等等看市里和区里文件怎么安排”。四川一名职工近期在网上反映说,向公司申请育儿假被拒,理由是公司总部还未出具育儿假相关细则。
第二,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不明确。在深圳市南山区工作的王少莉2022年1月向公司申请育儿假,人事部门回应说,如果非要休的话可以先按事假休。“可事假是要扣工资的,其实就是企业负担不了员工不在岗的各项隐形成本支出。”她说。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表示,如果假期用工成本都让用人单位承担,会加重用人单位负担,加剧企业招聘员工时的性别歧视,最终事与愿违,反而伤害女性的生育积极性。
生育政策需统筹考量
对于育儿假,曾有人调侃:“给张500块钱的优惠券,我就会去买兰博基尼吗?”受访专家认为,制定和落实以育儿假为代表的促进生育配套政策时,要注意各项政策与社会、家庭、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应考虑到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
第一,要尽快将假期用工成本分担和共担机制建立起来。董玉整表示,要在建立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和共担机制的同时,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结婚生育关系的多种措施。
第二,要大力发展普惠型托育服务体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认为,目前我国儿童早期照顾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资源总量匮乏,主要以家庭照护为主,社会化照护力量不足,家庭面临着儿童照顾压力大、成本高的困境。做好托育服务工作,也可以缓解育儿假实施的压力。
第三,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积极生育的社会环境。董玉整表示,要综合运用土地、住房、财政、金融、税收、人才等多方面支持政策,有效解决“生不起”“养不起”的问题,让以育儿假为代表的生育配套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6期
半月谈记者:胡林果 董小红(参与采写:陈恺婧)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