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6 23:55:25 作者:nht8sjepgt 浏览量:54860
女奴论坛国产踩踏网站
感染者236、237、254:为亲戚关系,现住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23号楼。感染者237曾于4月20日、23日在朝阳区护国寺小吃(光明桥店)就餐。4月25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已转至定点医院,4月26日感染者236、237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均为轻型,4月27日感染者254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目前,流调、检测、消杀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对排查出的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进行了核酸检测,对外环境进行核酸采样和全面消杀。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于2022年4月28日全面启动,是第二次青藏科考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的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5月6日,科考队完成了珠峰地区大气臭氧垂直探空实验,最高一次实验气球飞升至距离珠峰大本营地面39.1公里的空中。 5月13日20时12分,大理消防救援支队漾濞大队接到政府调派,出动1车5人前往处置。5月14日凌晨0时54分,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紧急调派全勤指挥部、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大理消防救援支队30车108人12犬赶赴救援。5月14日凌晨,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后立即成立前方指挥部,采取“梯次推进、轻装突进、搜索为主、救援为辅”的搜索原则开展搜救。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20年,中国在非洲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共计16万余名。 ◆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实现了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同时,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把粮食安全作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将在全球范围内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优势互补,为实现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汇聚最大合力。该倡议已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积极响应。 记者从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5月起,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将正式实施。此举将更大程度尊重市场主体登记自主权,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月2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49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感染者1857、1862为夫妻关系,5月23日社区通知二人进行居家隔离,但在居家隔离期间二人仍多次在小区内活动,并到超市购物,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再次提醒市民朋友,当接到居家隔离通知时,应严格履行居家隔离要求,切勿擅自外出,若有实际困难,可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协调解决,切实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美欧矛盾仍在,北约并非满血复活。。。。
3月2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领导人在会议期间合影。北约于24日召开特别峰会讨论俄乌冲突。图源:新华社
北约峰会日前在布鲁塞尔举行,会后发表了《北约成员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声明》。从这份声明来看,北约成员国不仅同意增加军费到(或接近)占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2%的水平,而且还同意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并在一些关键区域增加军事部署。
一时间,一些美国和欧洲媒体发出评论称,这份声明意味着西方正在“加强团结”,北约的重要性正在回归,而且北约作出的战略调整是长期和持久的。然而实际上,在美国不断渲染、塑造反俄情绪,意图通过北约巩固西方“反俄阵线”的时候,美欧表面上团结一致,但是在如何对待俄罗斯等重要问题上,却存在温差和分歧。
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一场竞选集会上表示,“俄罗斯对北约施加了一次唤醒电击,这意味着北约不再脑死亡”。这不禁让人回想起2019年12月马克龙在接受《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提出的“北约脑死亡论”,曾一度引起西方世界轩然大波。一直积极倡导欧洲“战略自主”的马克龙,对北约的态度可以说在欧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在,马克龙是在为自己说过的话后悔吗?马克龙代表着对北约的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3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特别峰会上合影。
马克龙一直崇尚进步主义,主张打破条条框框有所改变,更喜欢主动制造一些新的说法吸引关注。同时,马克龙虽然年轻,却曾师从两位哲学大师,有思想深度,经常会讲出一些富有“马氏哲理”的言论。尤其当前法国即将进入总统大选,马克龙寄希望连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马克龙此番对北约的再度表态,也引发各界关注。
2019年马克龙就曾提出了在西方颇受争议的“西方霸权衰落论”。他认为,当今像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已经找到了自己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而且越来越有自信。而西方由于应对危机失误,导致西方霸权正在衰落。其中他尤其谈到了美国政府近年来错误的选择是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特朗普政府。如今,马克龙事实上也并没有否认自己之前的话,他说:“我证实了我所说的一切,在2019年我说北约处于脑死亡状态,就北约组织的战略和工作准则而言,当时这是真的。”
那么现在真的是北约变了吗?到底是枯木逢春、柳暗花明,还是百足之虫、回光返照?恐怕没那么简单,因为无论怎么变,北约的性质都始终没有变,其内在的结构性矛盾也没有变。
资料图
第一,美欧对北约的定位在本质上存在不同。欧洲将北约视为“盾”,希望这个军事集团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更多出于防御性目的;美国则将北约视为“矛”,是维护自己全球霸权的武器,更多出于进攻性目的。所以我们看到,北约在南联盟、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地不断进行武力介入,美国在其中表现得十分活跃,而欧洲则不情不愿,因为双方从根本需求上就不一样。于是乎,一对“矛盾”关系就产生了。同样,在俄乌冲突议题中,美国极力挑动对俄实现战略压制,而欧洲则是出于安全上的焦虑,在极力进行外交斡旋,双方表现出极大反差,这一“矛盾”是不可能消除的。
第二,北约不断在制造理由裹挟欧洲。既然北约本质上是美国手上的“矛”,那么美国就要为其找到合法性来拉住盟友。一开始,北约是为了对抗苏联领导的华约,但随着冷战结束,就需要不断地制造假想敌来裹挟欧洲继续留在北约内。先是反恐,现在则是俄罗斯。欧洲一直存在根深蒂固的“恐俄心理”,认为与俄罗斯安全距离越远越好,缓冲空间越大越好,所以对北约东扩乐见其成。于是,安全边界从德国到了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现在又想推到乌克兰。这正好给了美国可利用之机,一场危机让本来想安全的欧洲反而变得更不安全,这恰恰就是美国所希望的,这样北约就有了存在的意义。同理,欧洲很难同意北约将中国作为主要目标,因为中欧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
第三,欧洲并不愿意做“炮灰”。欧洲人何尝不知道自己被美国所利用?波兰不愿将老旧的米格-29直接交给乌克兰,就是不想当冤大头去触怒俄罗斯,看清了美国“借刀杀人”的把戏。欧洲人或许仍然继续需要北约,无论是为了西方所谓整体利益,还是出于在安全上的极度不自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美国这个“领导者”感到信任和满意,也不意味着北约所采取的行动方略符合他们的利益,更不意味着他们会放弃战略自主的努力,否则一向主张和平的德国就不会将军费骤然增加千亿欧元了。
所以,北约或许会继续存在,但绝不是什么满血复活,仅仅是美欧利益交集,而且其中还夹杂着美国对盟友的敲诈,亦有欧洲的心有不甘。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在北约玩的这套把戏,现在同样也正在亚太上演。美国不断在亚太渲染炒作“中国威胁”,利用一些国家在安全上对“盾”的需求,搞所谓的“亚洲版北约”,作为其对华遏制的“矛”。当然,其中的“矛盾”关系也同样存在,美国的做法并不能掩盖其牺牲他国利益成全自己霸权的动机,也难以凭借一己之私让人信服,其给世界带来的更多是纷争而非和平。因此,马克龙说得没错,他不应该收回“北约脑死亡”的论断。▲(作者王朔 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